未来哪科教师最受欢迎?赶紧来看教资学科该怎么选

未来哪科教师最受欢迎?赶紧来看教资学科该怎么选

2022-05-30

很多想要考教师资格证的人都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教师资格证科目该如何选择?"小编整理了这些影响教资学科选择的因素,赶紧来看哪门学科才是你的最佳选择吧!


1 专业对口

如果你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或者认为自己有更加擅长的教学科目而选择了非专业对口的教资科目。只要本领过硬,小伙伴们顺利考出教师资格证并不是问题。

可你知道吗?虽然专业是否对口对教师资格证报考科目没有任何限制,但却作为一个常见的限制出现在教师招聘的报名公告中。

在教师招聘时,用人单位往往会优先选择专业对口或专业相近的应聘者,专业对口也成为了教师招聘环节的一大优势!

虽然有部分学校不限制专业对口,但可选择的岗位减少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小伙伴们在面对“理想”和“现实”时,必须要有所取舍哦~


2 政策影响

除了个人爱好及专业对口外,政策带来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在4月25日,***办公厅发布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办公厅关于做好2021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其中就列出了以下学科:

“小课教师”

《通知》中提到:"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政治、音乐、体育、美术、科学、劳动、特殊教育等紧缺学科教师招聘补充,着力解决教师队伍学科结构性矛盾"

音体美、科学、劳动等并非主课,教师需求量不如语数外大,也可以统称为“小课教师”。一直以来,中高考都以“语数外、文综、理综”为主要导向,导致小课教师逐渐成为了凤毛麟角。

再加上乡村教师向城镇不断流动,乡村学校中音体美等科目的师资严重不足。未来的招聘政策将会逐渐向这些学科进行倾斜,小伙伴们可以大胆选择这些学科!

幼儿教师

《通知》原文中写道:重点加大幼儿园教师补充力度,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

这个政策其实不难理解,前几年二胎政策已经放开,最近还有了进一步放开三胎的趋势。

虽然目前大家的生育意愿普遍降低,但幼儿数量还是有一定程度的增长的。随之也导致了幼儿园师资力量的紧缺。目前幼儿园教师的需求非常大,并且***也出台了招聘倾斜政策,适当地降低了报考难度。准备报考幼儿教师的考生们未来的就业机会会比较多。

高中副科

《通知》中提到:结合高考改革选课走班的要求,加大力度补充普通高中紧缺学科教师,满足教育事业发展需要。

自从高考改革施行选课走班以来,高中学科的教师需求也逐渐增大。想报考这一学科的小伙伴们也不需要担心教师岗位数量的问题,留给大家的岗位选择一定是足够多的。


3 未来可期

以上几门紧缺学科的老师都是在今年的政策中直接标明的,未来的招聘需求肯定毋庸置疑。而下面这些学科,可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逐渐发展起来。

中职类教师

加强职业教育的培养也是我国未来教育的一大趋势,易老师最近就感受到:中考时的学生分流已开始向中职倾斜。为了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培养有技术的人才,中职类的师资力量肯定也会逐渐完善。部分学校已经开始逐渐提高中考分数线,中考成绩不理想的考生大多会选择进入中职类院校。随着中职院校学生数量的增加,增加教师需求也是早晚的事。

未来如果真的开始加大力度扶持中职教育,那么中职类的教师招聘缺口会很大。虽然目前的中职类院校师资体系构建缓慢,但易老师相信属于中职教师的时代会很快到来!

心理健康

虽然心理健康正在逐渐得到社会的重视,但根据在岗教师的反馈,学校的心理教师要么在教语数外等其它学科;要么在学校里没有过多课程安排;还有的学校直接让曾经的优秀一线教师、班主任来担任这一岗位,不聘请专门的心理健康教师。

这足以说明,目前中小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需求还不大,即便有教师招聘需求,也不一定会从事心理健康的教学工作。

小语种

部分省市是不开放日语、俄语等小语种的教资笔面试考试的,想从事这方面的教学工作,却连考证书都有一定的阻碍,也足以证明目前这些学科的师资需求量并不大。

即便有学科教学需求,从2017年开始开设新增学科到现在,已经过去了4-5年的时间,各学校的师资力量也几乎饱和了,能为大家提供的岗位必定十分有限。


4 学科需求无绝对

小伙伴们选择报考的是哪些学科呢?其实无论你报考的是热门学科还是相对饱和的学科,这些政策也只是大体体现未来的招聘趋势。

热门学科的需求量大,但报考人数也多,竞争激烈程度也不小。而新增学科虽然还在起步阶段,但肯定也有它被“新增”的理由,距离未来的大量招聘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随着目前教育多元化以及教育质量的提高,方方面面的师资力量都会被逐渐完善,今天只是为大家提供一个报考学科的参考,帮助小伙伴们选择学科时有更全面的考虑。同时,小伙伴们也一定要结合自身的能力,不要只看到科目热门,而忽略了自己是否适合这门学科哦~


精华推荐
在线咨询 关注下载
扫描二维码,下载易智教育APP
扫描二维码,关注易智教育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