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报班,没有培训,报考高中生物,笔试面试一次通过。这听起来似乎是一个励志的成功经历。但是作为一个大三的非生物专业的师范生,实话实说,整个考教资的流程如此顺利,真的是出乎我本人意料之外。如果你也在备考教资或是已经在考教资,以下是**取教资的历程中的一些不良的,不可取的行为,希望能让你避开雷区,取得想要的结果。
1. 可以不一次报考所有笔试科目,但是一定要及时报考。
因为怕来不及复习,我是2018年下半年考了综合素质、教育知识和能力,报名的时候,我是第三天才报考的,比较迟了,很幸运的赶上学校所在城市新开放考场。但是这也让我误留下了,报考并不困难,后面会开放新考场的印象。这导致了我2019年报名的时候,一点都不着急,第二天发现可报考的城市不多后,还优哉游哉地等到了第三天,结果最后,我报名了最后唯一剩下的揭阳考场。从学校出发有四百多公里远。时间和金钱成本一下子就大大提升了。但是,想要笔试面试通过的第一条,首先是要报名成功啊。所以,考教资的同学,最好是能提前设置手机提醒或是同学、好友之间相互提醒,避免像我这样,跑一趟外地城市的花费比我整个教资考试下来的报名费还要高。跑到陌生的城市,奔波和安全也是额外的成本。
2. 越早复习越好,裸考总比缺考强
我本来是计划2019年寒假复习考初中数学的,但是放假以后是各种放飞自我,看书一分钟,神游一小时的状态。而数学相对来说,我以前掌握的知识点也不算特别牢固,所以报名的时候,我临时改变主意,选择了高中时学得最拔尖的科目——生物(这里说明一下,本人学的是特殊教育,还没有对口的教师资格证可考,所以考什么科目完全随心)。然后,一直到开学,距离考试只剩两周,我才从同学那里借了教材展开复习。因为对高中生物的知识点掌握的比较好,我都只是简单地过了一遍,重点放在了教案设计和教学教法方面。临考试还剩一两天的时候,复习资料都没有完全过一遍的我,心里一点底气都没有,而且考试的地点又远,甚至在想要不要放弃。但是后来报着去旅游的心态,还是踏上了历时六个多小时的火车。结果考试的时候,前面的基本知识都比较简单,都是以前高中常考的点,就是最后的教案设计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让我妥妥地思考了好久。
考完试出来,自我感觉能及格的几率是一半半,以至于在等成绩的时光里,我在期待和努力备考二战的心情里不断反复。这其实挺煎熬的,希望和失望就在一线间。
所以,和综合素质以及教育知识和能力不同,科目三是学科知识,选择你最拿手的科目,只要认真复习了,其实就是把高中以前的知识再温习一遍,再掌握一些教学教法和教案设计的结构,复习的时间越早,时间就越多,通过是比前面两科要简单的。再不济也可以选择裸考,毕竟以前的记忆在。但是缺考就一定意味着不及格了。
3. 面试流程要清楚,有礼貌不怯场是加分项
**试的时候抽到的题目是生态位,一个几乎没有印象的知识点,但是一般来说,抽到的试题纸上的内柔就足够支撑你讲完十分钟了。需要做到的是,备课的时候,将思路和语言组织一下。教案的编写程序要熟悉,讲课的时候按着教案设计来,才不会让你显得逻辑混乱,语无伦次。
其次,有礼貌和不怯场也挺重要的,向考官问好,结束的时候表示感谢之类的基本礼仪要有。讲课的时候,不管教官什么表情反应,都直接忽视,不要影响心情,按自己的步骤和安排走就行了。
这里补充一下我的面试流程:按时间到达考场——抽序号(电脑排号)——候考室候考(可以带资料)——抽题室抽题(这里开始不可以带资料啦)——备考室备考(20分钟,写教案,理思路)——考官面试(5分钟结构化,10分钟试讲,5分钟答辩)。
面试时试讲虽然可以带手表,但是我讲课的时候会完全忘记看的。主要还是靠前自己有训练,对时间有一定的把控。我面试时长大概是用了18分钟。最后答辩考官只问了一个关于讲课逻辑的问题。我是用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说明我的讲课重点和思路的。
对于面试,考的知识点虽然要懂,但不是最重点的。重点是要清楚整一个面试的程序,惯用的套路,以及自身一些教育知识,以及胆量。在讲台上,你就是老师,你的言行举止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即使内心慌乱,表面也是要稳的。
以上是我对考取教师资格证的一些想法,以及我反省的一些个人备考不良习惯。希望,能为你解惑,也能让备战教资的你更好地规避这些误区。